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楊寒談讀書 (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8.發現閱讀的動機

 

   有次非假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到花蓮去旅行,晚上無聊得不知道做什麼好,於是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

   看奇幻小說《波西傑克森》改編的影片,因為非假日的關係,電影院裡冷冷清清的,我很早就進到放映廳,空蕩蕩的放映廳只有五個觀眾,大家沈默地像正準備參加喪禮。

不過電影快開始的時候,有五、六個國中小男生進來。

他們興奮地討論書本的內容以及希望看到的情節。看完電影後,我特別注意到他們仍持續討論電影和書本的差異,以及每一本雷克.萊爾頓所寫的《波西傑克森》及續作《混血營英雄》的故事情節。

 

從他們的談話內容,可以知道這些小孩都看完了全套的小說,而且反覆看了好幾遍呀!

 

說起來我也買了全套的《波西傑克森》,可是看到一整套書那麼多本,就很難有耐心好好把它看完,因為我覺得還有其他我更想閱讀的書。

所以說,在閱讀雷克.萊爾頓的作品熱衷程度上,我是不如那次在花蓮電影院相遇的幾個國中生。

   但為什麼那些國中小男孩會比我更樂於閱讀呢?

   其實是我讀完《波西傑克森》第一集、《混血營英雄》第一集以後,覺得這是一套好書,但我想先讀其他作家的書。我並沒有特別想要立刻讀完雷克.萊爾頓作品的動機。

 

   讀一本書,動機其實很重要。

 

   例如中學生為什麼會在搖晃的通勤電車上努力讀國文課本、基本電學或《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動機是為了考上好的學校。

   上班族閱讀《如何在職場上交朋友?》之類的書,是為了能在工作環境中表現得更出色、能挖掘更多人脈。

 

   而那群國中生孩子們會把厚厚的好幾本《波西傑克森》反覆讀熟,那是因為閱讀那些書非常有趣,獲得閱讀的快樂,是他們閱讀《波西傑克森》的動機。

  

   想要專注而且有效率地看完一本書,發現「閱讀這本書」的動機很重要。

   實際有利益的目的,例如「考上好學校」、「職場生存」、「變得更瘦」都可能是我們閱讀某本書的動機,這樣的動機會讓我們無論什麼不適合讀書的環境(例如拉著電車吊環準備回家時),也能拼命讀書。

  

最好的閱讀動機,是覺得這本書有趣。

 

   我們覺得這本書有趣,覺得閱讀是有趣的事。我們才樂於去做,就像我見到的那些國中小男孩一樣,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把那些奇幻小說看過好幾遍,眼神發亮地討論其中的情節。

   找出一本書有趣的地方,享受那閱讀的趣味,那會是我們培養閱讀習慣最好的動機。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閱讀完一本書以後,請問自己三個問題

 

   在大學教授文學課,偶爾會要求學生們上台介紹自己讀過的書。

   學生們怎麼介紹這本書呢?唔,大多數同學會說,很好看、很有趣、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呃……哪方面的啟發啊?很多啊,主要是人生方面的……

 

   聽完了類似這樣的讀書心得,還是不知道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讀了以後有什麼收穫。

   我曾經學過速讀,利用速讀技巧迅速地讀完許多小說,但這樣讀完一本書的收穫,就像請學生報告一本書的心得那樣,呃,很好看、呃……很有趣……,所以雖然我那時候讀過大仲馬的《三劍客》、雨果《悲慘世界》、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莎士比亞全集等等許多國外著名的經典。不過問我《三劍客》在寫什麼,我只能回答主角加入法國路易十三國王的火槍手衛隊的故事,附帶一題……主角並不是三劍客之一。

   說真的,好不容易讀完厚厚一大本《三劍客》,只有這樣的感想。難怪在社會上有許多人覺得「讀書一點用處都沒有」。

   以那時候我的讀書方法和讀書態度而言,的確讀再多的書也不如google有用哩!(所以讀書得用心,學速讀沒什麼幫助。)

  

   我記得《論語》裡,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子這位老先生每天快結束時,他會自我反省三件有關道德的事,作為道德修養的功夫。

   而我在讀完一本書,把書本合上的時候,也會很快地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                這本書的主旨或最重要的地方是什麼?

二、                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麼?(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三、                這本書給我什麼樣的幫助?

 

例如我讀完《哈利波特》第一集時的答案可能是這樣的:

 

一、               哈利波特在魔法學院保護了魔法石避免被魔王搶走。

二、               倫敦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很有趣。

三、               這本書是非常具有想像力而且輕鬆閱讀的書,是娛樂性的讀物。

 

這樣的答案只要真的看完一本書,立刻整理一下思緒就可以回答出來。也可以稍微記錄下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變成了「這本書的三個特徵」。那麼和朋友談論這本書時,不會再只是說,很好看、很有趣這樣空泛的答案。

   而《哈利波特》只是一本娛樂性的童書,倘若我們讀思想性稍微深一點、對人生啟發更重大一點或者可能未來有實際幫助的工具書時,我們整理出來這本書的三個答案正是我們在閱讀的「知識之海」所留下的浮標,我們隨時可以「這本書的三個特徵」找回我們的閱讀記憶,而不會讀過了某本書,卻又好像完全沒讀過似的。

   所以閱讀完一本書以後,請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                這本書的主旨或最重要的地方是什麼?

二、                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麼?(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三、                這本書給我什麼樣的幫助?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6.關於閱讀,別偏食

 

   說起來閱讀就像吃東西一樣。

   只不過吃東西,是為了補充身體的養分。閱讀是補充靈魂的營養。

 

   說到「閱讀是補充靈魂的營養」,那麼挑食也不太好。

   閱讀的挑食呢,很簡單地就如同以前高中時代,文科和理工科的學生對彼此的偏見,文科學生認為理工科學生沒有人文素養,理工科學生認為文科沒有用、一碰到電腦就變成笨蛋!

   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倘若在閱讀上偏食,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狹隘。

 

   所以我在學生時代,尤其是讀碩士班時,經常在圖書館做的休閒活動就是沒有特定目的地從不同書架上拿各種書名看起來有趣的書。有時候走到電腦資訊類也勉強自己去拿「C++語言」、「JAVE語言」之類的書來,走到園藝農耕的地方拿幾本關於肥料、水耕園藝的書……就這樣隨便抱了幾十本書放在桌上,有的書看得很快,例如電腦程式語言,因為根本看不懂……也沒有到非得學程式語言不可的地步。但至少稍微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

   讀中文系的我,也有一陣子天天讀工商日報、經濟時報。

   每次到圖書館就會讀天下雜誌、商業週刊……

 

   像我在讀到農耕肥料的書時,回家就可以跟有種菜嗜好的媽媽聊天,誒,媽你知道嗎?不同成分的肥料會讓蘿蔔的菜葉或蘿蔔本身肥大,如果弄錯肥料了,說不定蘿蔔葉子很漂亮、蘿蔔小小的。

然後我媽說她知道,因為附近種菜幾十年的老農夫都會教導她種菜的常識。

(這讓我想起《論語》裡:「樊遲請學稼。 子曰:吾不如老農。」的典故)

 

總之,多方面的閱讀會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開闊。

 

即使喜歡文學也一樣的喲,不要僅侷限於懸疑小說、科幻小說或言情小說,偶爾換一下類別,稍微去瞭解不同故事的內容和風格。也不要僅讀本土文學,這個地球上有好多國家、好多不同的文化呢。

即使我們沒辦法到其他國家去旅行,即使我們看不懂每個國家的語言,但我們可以透過翻譯文學去看到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和故事。

川端康成的《古都》、《雪國》,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讓我們看到了日本雅致優美的一面。韓國作家申京淑的《請照顧我媽媽》讓我們看到,嘿,韓國人的媽媽跟我們臺灣人的媽媽都一樣辛苦、一樣偉大。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讓我們看到拉丁美洲一個家族的興衰,還有那種鬼魅怪譚彷彿真實生活中的魔幻寫實。

另外古典文學也很棒耶!

《詩經》讓我們理解到古代人的溫柔敦厚……千萬別說《詩經》是古老的只剩殘渣的東西,《詩經》很多詞句到現在我們還會用呢!

例如: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甚至我覺得前些日子大紅的盜墓小說《盜墓筆記》裡有許多奇異的幻想可能受到中國古代筆記小說、誌怪小說的啟發。

   另外西方古典文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大仲馬的《三劍客》、狄更斯的《雙城記》等等,能經過時間汰選仍傳頌至今,當然也非常了不起。

 

   閱讀,是好習慣。

   但如果能不偏食,廣泛而專精的閱讀,那會是更棒的習慣哩!

 

 

iphone4 743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電腦遊戲式的讀書記錄

 

   現在真的是電腦遊戲的時代。

   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人低頭在玩手機遊戲。

   至於各種電腦遊戲光碟片、電視遊樂器主機也是很多人家裡一定有的東西,不過,書本就不一定會有了……

   有些電腦遊戲設計的跟電影一樣,動作華麗、情節曲折,但大多數手機遊戲只不過是累積數字、通過關卡的簡單設計。

   不過就只是累積數字、通過關卡,看著數字逐漸增加,自己也會有種成就感。而讀書就沒有這種成就感了,誰知道讀了這本書智慧增加了多少呢?

   這讓我想起了少年時代玩「三國系列」遊戲,拿到各種寶物可以增加能力值,例如:

 

《遁甲天書》智力+10

《兵法二十四篇》智力+8

《孟德新書》智力+5

《春秋左氏傳》政治+10

《史記》政治+10

《論語集解》政治+5

 

假設我們讀書的收穫也能夠這樣數字化、具體化的話,那麼也會有如同玩電腦遊戲得分增加、收集寶物的樂趣。雖然沒有電腦遊戲公司設計這種東西,但我們可以自己規劃,並且做簡單的讀書筆記,讓自己的閱讀筆記呈現「電腦遊戲」的分數而變得有趣。

   我們可以將閱讀之後的能力依照自己的傾向、需求來區分,例如「文學」、「哲學」、「愛情」、「美術」、「金融」、「科學」、「美妝」、「職場人際」,每讀一本書就加15分不等,可以利用EXCEL來製作類似下圖的記錄表格。

 

書名

作者

感想

文學

歷史

哲學

愛情

美術

音樂

金融

科學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

描寫渡邊徹和直子、小林綠的戀情,我覺得……

5

1

 

1

 

 

 

 

哈利波特

J.k.羅琳

描寫哈利波特到魔法學校,阻止了弗地魔搶魔法石,我認為……

3

 

 

 

 

 

 

 

悲劇的誕生

尼采

以希臘三大悲劇來討論藝術美感和生命力量的結合,我覺得……

3

2

5

 

1

1

 

 

存在與時間

海德格

這本書好難,對於存在以及人類面對死亡的議題,我想……

3

 

5

 

 

 

 

 

今年讀書累積分數:文學14歷史2哲學10愛情1美術1音樂1

 

如果我們製作了這個表格,一年下來,我們可以很快瀏覽自己總共看了什麼書,而每讀完一本書要稍微寫點感想,這樣也能幫助我們記得這本書大致內容,而表格的分數會讓我們的閱讀更有趣。

   這表格就會讓我發現,啊,我今年獲得了「文學14分」,我比去年更有文藝氣質……這樣的分數不是跟某些電腦遊戲的「養成遊戲」差不多嗎?

   而且更有意思,這是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成長的分數。

   至於怎麼決定給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文學5」、「歷史1」、「愛情1」的分數,除了自己以客觀方式來決定外,也可以和別人組讀書會,一起決定該給哪些書本什麼分數。

   這樣的讀書記錄,不是跟玩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一樣累積分數,可以更有趣而有意思嗎?

   但願每個人都能在「閱讀遊戲」裡拿到高分,每個人都能透過閱讀越來越好。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本芭娜娜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日本作家。

   她的作品經常描寫愛情、死亡和食物,細膩的文字、溫柔而堅強的風格能夠療癒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受傷的讀者,《廚房》是她第一本作品,這本有點薄的作品共包含三個短篇故事,是一本非常容易讀的小說。

   在此書的三個短篇小說中,前面兩篇〈廚房〉和〈滿月〉是連貫性的作品,都觸及到死亡的主題。第一篇女主角御影的祖母在故事開始前就死掉了,雄一母子(雄一的媽媽是變性人,由男變女)邀請御影到家裡住,產生關於死亡、人際聚散離合的省思。

   第二篇〈滿月〉的故事一開始……嘖,又是故事一開始,雄一的變性人母親就死了。這次輪到男主角雄一面對死亡,藉由御影小姐的愛情而堅強下去,御影小姐搭計程車千里送晚餐、又從庭院爬到二樓找雄一,讓人見識到,唔,吉本芭娜娜筆下的女性真是溫柔、堅強又勇敢,真是兼具帥氣、強悍和溫柔的女性啊!

   第三篇〈月影〉……故事一開始,女主角的情人……女主角情人的弟弟的女朋友也早就死了(這三篇的故事結構真像),溫柔而堅強的女主角為了那死去的情人,開始培養晨跑,而另外一個死了女朋友的角色則因為戀眷著死去情人,而穿起了那女孩子喜歡穿的水手服(變成變裝癖的男孩子)。

   兩個人藉由一次契機,好好地告別那段「死去的戀情」,堅強地決定繼續活下去。

   這三個故事都讓人感受到吉本芭娜娜筆下人物溫柔、多情以及堅強的人物性格。雖然是短篇,可是非常有韻味,讀起來真的有療癒的效果。

   非常適合情感上受傷的人閱讀。

(5顆星/5顆星)

我應該讀第四遍了。

 

 

getImage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 每天五分鐘的閱讀策略

 

   不論是我在大學校園裡遇到的學生或者我身邊的朋友,甚至網路上認識的人--談起讀書這件事,都會說,嘿,我沒時間讀書,平常上班(上課)就夠忙了,哪有空讀其他的書呢?

   其實時間是自己掌握的,像我今天晚餐煮鯖魚義大利麵,義大利麵條約七到十分鐘才會熟,我稍微切了些辣椒、洗了青菜,差不多有五到七分鐘左右得站在廚房裡等著麵條煮熟。

 這時候就是我的看書時間了。

 

   同樣,等待泡麵泡熟的那三分鐘,不也是時間嗎?

 

   讀書這件事不能夠太勉強,一開始不必花費太多時間來讀。這我就想起了從前我為了練習長跑而買了一本有關指導跑者如何跑馬拉松的書,這本書教導讀者得循序漸進,一開始不能跑太長的距離,得控制時間。

   我想閱讀也是一樣,如果剛開始想要培養閱讀習慣就下定決心,晚上不看電視、不玩電腦也不玩手機,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讀書,呃,很遺憾,這是做不到的,大概兩天就覺得受不了,於是又開始坐在電視機前面打開電視……

 

   所以呢,我們可以先擬訂計畫,一個月內,每天只花五分鐘來讀書就好了。

   在一天二十四小時裡,我們多少能壓縮出五分鐘的空閒時間來,那麼……我們也能用這五分鐘的好好讀些能幫助我們思考、累積我們學問、發揮我們想像的書籍。

   每天五分鐘,我們應該有信心了,頂多比泡泡麵的時間長一點點,甚至只是學校下課時間十分鐘的一半。也就是學生利用下課時間來讀一本有趣的書,還有五分鐘的時間可以閒聊或上廁所。

即使有閱讀障礙的人應該也能每天讀五分鐘的書吧?

 

但問題來了,五分鐘究竟能讀多少書呢?

其實不少耶,假設我們每秒鐘只讀十個字,我們五分鐘(300秒)可以讀多少字呢?

 

秒數

字數

1

10

60(1min)

600

300(5min)

3000

 

稍微簡單地計算,我們一天可以讀三千字的文章,十天就能讀三萬字的文章,差不多半個月就能讀完一本五萬字左右的書。

   半個月閱讀一本書,一年可以讀二十四本書噢!

   只要每天五分鐘,一年可以讀完二十四本書,這是誰也能輕易做到的事情。而一年讀完了二十四本書,我想我們多少比沒有讀書的人更懂得思考、有更多見識、更有想像力。

 

   不過重點是「持之以恆」,真的願意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來讀書。

   當然,我們用這「每天五分鐘」的讀書策略時,即使對閱讀有興趣以後,先別馬上增加時間。倘若覺得讀書有趣,五分鐘實在太短了,立刻增加到一小時,對於不讀書的人很快覺得消化不良,會受不了。

   因此採用「每天五分鐘」閱讀策略的人,還是嚴格利用智慧手機或手錶的計時功能,確認自己真的每天只有讀五分鐘的書,循序漸進、慢慢拉長閱讀時間會比較好。

   例如:

 

     第一個禮拜(每天五分鐘)

     第二個禮拜(每天十分鐘)

     第三個禮拜(每天十五分鐘)

     第四個禮拜(每天二十分鐘)

 

當然持續到第二個禮拜仍沒有放棄持續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十分鐘的閱讀量實在是太少了。但這份對於「閱讀的飢渴」是讓我們持續閱讀習慣的動力。

   而且,重點不是每天增加讀書時間,因為每天只要讀五分鐘的書,一年就有二十四本的閱讀量,這已經夠棒了!

   能夠保持閱讀的習慣,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因此,「閱讀,從每天五分鐘」開始--只要能夠持續,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智慧。

(當然,這寶貴的五分鐘就別拿來看漫畫、報紙或雜誌了……笑)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我得說我真的很喜歡卡勒德.胡尼賽所寫《燦爛千陽》這本書。

這本書把很多人物的細微動作和神態用平淺的句子表現出來(也許原文句子很華麗也不一定,因為我只能看中文),例如第一女主角私生女瑪黎安等待父親在星期四來的心情,透過餵雞、打蚊子、走路以及身體動作敘述她的心情。

第二女主角萊拉得知意中人過世的反應,都深刻寫出人物的細膩情感。而且在這麼前後一大本的書中,我們不時可以見到前後呼應的完整敘述,例如萊拉的母親在瑪黎安結婚以後,是第一個跟瑪黎安打招呼的鄰居,而她的女兒(第二女主角)在之後嫁給了瑪黎安的丈夫。

萊拉在很小的時候,看到一輛賓士車,原來那輛賓士車是瑪黎安的父親擁有的。

瑪黎安的父親在瑪黎安小時候提到「木偶奇遇記」的電影,但瑪黎安的父親不願帶私生女去看電影,然而在小說結尾,萊拉代替了瑪黎安拿到那捲父親給的「木偶奇遇記」錄影帶。

這種在十數萬字龐大的結構中,不乏這種嚴謹結構的陳述。

另外小說也呼應了阿富汗的時代,王國崩毀,共和崛起,蘇聯人撤離,塔利班、神學士政權建立,而身為一個藝術愛好者,看到塔利班炸毀佛像的情節時好難過(這一段在之前,萊拉的父親也帶孩子們看過佛像,也有前後呼應到)。

這一部小說真的是敘述細膩,結構嚴謹,寫出阿富汗的時代悲哀、婦女悲哀,真的很棒啊!

 

5顆星/5顆星)


  getImage11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不知道要讀什麼書嗎?

 

   我蠻喜歡看網路小說的,網路小說適合休閒、不想花太多腦筋思考的時候閱讀。我有時也會上網路小說的討論社群,去看別人對某本網路小說的看法。

   在網路小說的討論社群裡,經常見到有人發標題為「書荒,求書單!」之類的文章,主要內容就是說明自己已經讀到沒書好讀了,希望網友能推薦幾本某些類型的書。

   這種讓我覺得非常疑惑。嘿,大陸起點中文網站,每天不曉得幾百萬字在上面更新,不然的話,書店、圖書館裡面也好多好多書,怎麼可能有書荒、沒有書好讀的情況。

   不過我也能稍微理解那種「不知道要讀什麼書」的困境。

   在我大學的時候,那時零用錢比高中時代多,而且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紀,走進校園裡的書店,總想買幾本書,可是不知道從哪裡入門。

   而即使到現在,我還偶爾會埋怨自己怎麼浪費錢買了不太值得讀的書。(這得稍微抱怨一下賣膠裝書的出版社,很多膠裝書都沒內容吧?因為怕讀者在書店裡就發現沒內容、因為內容簡略到讀者站在書店十分鐘就翻完了,所以才膠裝起來吧?)

   總之,選書、買書是一件不太那麼容易的事。

   但也不到「沒書好讀」的地步……

 

   就我閱讀網路小說、輕小說的經驗,的確這類小說因為「輕」,所以大概讀一兩遍就覺得沒那麼有趣了,因此會有不知道接下來會有讀什麼書的情況。

   但「讀好書」就比較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

   例如古代儒家學者,一本《論語》,一本《詩經》之類的書就可以讀一輩子哩!

   我想我們中學時代都讀過《論語》,那麼簡單的字句為什麼需要用一輩子來讀呢?

   因為古代儒家學者並不僅是讀文字,腦袋裡浮現「哦,我知道這一頁在講什麼了。」然後就翻到下一頁。他們會去思索,為什麼孔子這麼說,這麼說還隱藏什麼深刻的意涵,我們怎麼把這句話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這麼一來,讀《論語》不僅是知道意思而已,而是「真正有用」,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書。

 

   唔,我就別當個老古板談《論語》這種只會在國文課裡看到的書好了。

   事實上,很多小說也值得一讀再讀。

   在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主角把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讀了五遍喲!因此我也買了這本《大亨小傳》,同樣讀了五遍。

   而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我讀了四十二遍,赫拉巴爾的《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我讀了三十七遍,同樣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寂》我讀了十五遍,J.K.羅琳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我讀了九遍。

   以上只是隨意舉例了幾本書,還有更多書我都讀了三遍以上。我曾說過讀書就像看風景一樣,有些人每年夏天或去墾丁或花東海岸,為什麼相同的風景要再去一遍?

   因為每一次都會有相同或不近相同的愉快心情。

   讀一本好書也是一樣,可以讀很多遍很多遍,每一遍都可能注意到之前沒注意到的句子或情節,有時甚至可以聯想出作者沒想到的文字意涵。這是閱讀有思想性好書的樂趣。

   選擇一本好書,重複讀它,就像反覆觀賞美麗的風景。而且書本的風景只會讓我們更有智慧、生活得更加圓融。

   如果真的不太想重複閱讀某些好書,再不然……就去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好了,這是大家公認的好書,但很少人讀完。(笑)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挑選或閱讀一本書的步驟

 

   想要培養閱讀習慣,當然得先挑選一本書來讀囉!

   挑選一本書的步驟,一定從看書名開始,先看到有興趣的書名,才會把這本書拿起來。

   一般如果我們進到書局,大概大家會先看暢銷書排行榜的架位,然後是新書平台,或者會依照自己的興趣到分類的書架前面去看。而當我們拿起一本新書後,首先可以看自序或他序,因為一本書的自序是作者自己敘述此書創作動機、寫作理念、陳述書本內容甚至期許讀者反映的文字,而他序通常是有名望的作家或書評家所寫的,由這類人物作為讀者來為這本書寫讀書感想。所以讀完自序或他序,可以對於這本書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書的目錄也非常重要,書的目錄除了方便讀者查找頁碼外,也能讓讀者就此看出這本書的結構。

 

   書的目錄很像一本書的大綱啊!

   所以可以從目錄看出這本書有那些章節,有哪些章節內容可能是對我們特別有用的或特別重要的。一本小說的目錄則可以看出這本小說的主要情節發展,所以目錄也是我們決定是否要閱讀這本書的步驟之一。

   而作者的文字是否通順流暢(呃,現在出書對某些人來說非常容易,所以市面上也經常文筆不流暢的書籍),或者作者的文風自己是否喜歡也是選書的重要的因素。

例如同樣介紹減肥方法的書,即使兩本書都具有同樣塑身的功效,若是自己喜歡的文風或偏排風格,自己就會比較喜歡讀,會經常研究並加以實踐(得承認,要身材長期維持在比較豐滿的人去實踐減肥書的內容……有點困難)。

 

總之,書的文字風格要自己喜歡,自己才會好好閱讀啊!

 

因此,我們可以把挑選一本書的步驟簡單分析如下:

一、               看書名(封面可能也很重要,但……千萬不要因為不好看的封面而損失了閱讀一本好書的機會。)

二、               看自序或他序(有的書本只有後記)

三、               看書本的目錄

四、               打開書本內頁,看文字或編排風格

 

   我想這是挑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簡單又快速的四個步驟。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1.拿起一本新書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雖然我們都知道讀書很重要,而且也開始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

   但其實也不必太努力,不必勉強自己閱讀完全看不懂或沒興趣的書,怎麼說呢?大多數人想到高中時代不喜歡的科目,國文、英文、數學之類的學科,想到那些課本是不是胸口浮現鬱悶或不舒服的感覺?

   就是這個樣子,因為高中的那些課程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基礎知識,我們得稍微弄懂並且拿到及格分數不可,因此得逼自己去學習。但如果用同樣的方式來閱讀本來應該具有「休閒娛樂」功用的書籍,那實在是太辛苦了,而且沒有幫助--除非我們有特定目的的閱讀,例如非得要考取駕駛執照,那麼就得把「道路交通規則手冊」讀熟。

   不然還是別虐待自己好了。

   我記得在我剛讀大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我們讀羅蘭.巴特的《寫作的零度》,我們班上很多人買了,還開了讀書會,每個人對這本書讚不絕口地說,嘿,這本書真好,寫得很深入……還能夠摘錄其中的好句子出來。

   但如果問這些朋友說,深入什麼啊?對方可能支支吾吾地說,就有關文學之類的解釋嘛!而那時我很率直地說,我完全看不懂。要一個剛上大學的年輕人,在沒有老師教導的情況下讀懂關於結構主義、符號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困難了!

   閱讀和學習一樣,得循序漸進,對於剛進大學的人,可能要先讀些《西方文學理論入門》之類的書,再去讀羅蘭.巴特會比較好。正如同對物理學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人,一下子要去讀量子物理、弦論之類的東西,即使反覆閱讀個一千遍也沒有用啊,只是徒增苦惱。

   所以當我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閱讀者時,在挑選該閱讀書籍的時候……聽別人建議也許是一種方式。

可是你注意到啦!我大學老師建議大一剛入學的中文系新生讀羅蘭.巴特其實太艱澀了。《寫作的零度》對於花多年時間鑽研文學的人來說,確實是一本好書,但不適合每一個人。所以除了聽別人建議外,得自己決定該閱讀什麼。

我們拿起一本書,得稍微問自己以下問題:

一、這本書會給我知識或娛樂的收穫?

二、我真的對這本書有多大的興趣?

三、我讀得懂這本書嗎?

 

第一個問題是確定我們讀這本書是「有益的」,即使沒有特定的目的,但當我們對第一個問題抱持肯定態度(至少要有打發時間的娛樂效果),那麼這本書就值得一讀。

第二個問題是評量我們讀這本書的動力,倘若非讀不可的書,例如村上迷對村上的新書那樣著迷,那當然有100%的動力,很可能熬夜把一本厚厚的小說讀完。如果連10%的興趣都沒有,那麼乾脆就別讀了,因為這世界上可以讀的好書還很多。不過呢,如果還有10%以上的興趣,不妨試著讀讀看,嘿,別讓自己的閱讀範圍只受限於漫畫書和愛情小說嘛!

第三個問題則是……即使有很大的興趣,讀不懂也是浪費時間啊!例如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丟給我看,能懂《相對論》好像是很酷的事,不過怎麼讀也讀不懂。如果因為興趣或特定目的而真的非得想把這本書弄懂,就得先從其他相類似範圍但比較淺顯易懂的書開始讀,例如兒童版的相對論、漫畫相對論之類的書。不然就像當年大學一年級的我,怎麼也讀不懂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哩!

所以別勉強自己閱讀完全看不懂或沒興趣的書,拿起一本新書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這本書會給我知識或娛樂的收穫?

二、我真的對這本書有多大的興趣?

三、我讀得懂這本書嗎?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把文字當成風景

 

   有一種閱讀法叫做「圖像式閱讀」,就是把書頁內容像照相機拍攝那樣記錄下來。

怎麼說呢?

   一般國小老師教我們讀書時,就是一個字一個字讀,然後一句、一句讀,讀完這行換下一行,而傳統式的速讀法則是訓練眼球移動的速度,讓目光能快速掃瞄過這一行然後換到下一行去(這種方法看書,眼睛超酸的……)。而「圖像式閱讀」則是把整頁文字都當成圖片記憶下來。

   我想起了日本輕小說《櫻花莊的寵物女孩》裡的高中生女主角為了應付數學補考,運用本身對圖畫記憶的天才能力,把所有公式和解答用圖畫的方式背誦下來。

 我們一般人當然沒有這樣天才的能力,但我們對於眼前所見景色的空間記憶能力其實也非常驚人。例如我們閉上眼睛從自家大門口也能摸黑走到自己的房間或者廚房,因為我們早就能夠記清楚家裡房間的結構。

   或許有人說,這是因為我們都住家裡啊!住那麼久當然會熟悉!

   沒錯,這就跟我們反覆閱讀某本書自然對這本書瞭若指掌一樣的道理。

 

   但還有另外的例子,假設我們活到現在短暫的一輩子只去過花蓮、台東一次,去看過太魯閣、去過八仙洞。是只有去一次唷!

   但現在閉上眼睛,太魯閣的山壁和懸崖的壯麗風景,八仙洞奇特的海蝕洞地形,你依舊記得而且還能形容出來。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具有空間感是人類的本能,家中日常的景色,我們反覆生活經歷過所以印象深刻風景名勝處的風景,因為特殊,所以即使只有去過一次也能記得。因此倘若我們把書本內的圖片文字當成風景,那樣縱使我們輕鬆瀏覽過當然會稍微記住些什麼。

 

   事實上,語言文字是抽象的。抽象的東西不方便記憶(這也是我們比較喜歡看圖文書、漫畫書的原因)。所以我們要把書本內的圖文想像成風景、圖片,先如同「照相機」那樣把書本文字內容、位置稍微記憶下來。

   記憶文字的位置要做什麼呢?

   前面已經說過了,「空間感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能記得某些重點、關鍵字在書頁的什麼位置,就能依據空間位置聯想出更多的內容出來,就如同記得太魯閣的某塊大石頭,跟著山勢、公路、植物、溪水也能想像建構出來了。

   把文字當成風景,是幫助我們輕鬆、快速閱讀又能保持愉快心情的妙招。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和作者一起思考的閱讀

 

   我想先談談一本書的靈魂。

 

   呃,書是沒有「靈魂」的,因為書沒有生命--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能夠認定書是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在於文字揭露出來作者書寫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舉例來說,《論語》這本大家可能都讀過的書,它的精神可能就是孔子傳授給弟子的道理,可更簡單總結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可是我們縱使已經知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翻過《論語》這本書,或者國中、高中考試要考,把參考書中有關《論語》的部分都背熟。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太有把握地說我們掌握了《論語》的精髓,因為我們大概得去閱讀到一本書的「靈魂」,才能說我們瞭解了這本書。

   這有點像《哈利波特》的書迷,非得把J.K.羅琳寫的《哈利波特》讀過好幾遍,把書中的人物、地名、物品都可以如數家珍說出來,更進一步能說明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把某個人物寫得特別壞,簡直可以與作者同步思考、同步呼吸,這樣才叫真的有掌握書本的精髓哩!

   所以我們覺得一本書很棒的時候……例如《論語》或《哈利波特》,甚至漫畫《火影忍者》、《進擊的巨人》也可以,總得反覆閱讀、好好掌握作者的下筆的思想脈絡才行。

   深入閱讀一本書,有點類似我們在美術館欣賞畫作、或者練習書法時臨王羲之或顏真卿的字帖。需要注意到的並不是形式上的筆觸,而是創作者透過筆所構成的藝術思維、情感和精神。那才是後來的藝術創作者真正要學習、仿效的地方。

 

倘若我們閱讀只有注意到字面上的意思,注意到文章的結構,就像以前國文課本裡的註釋、翻譯那樣,嘿,閱讀對我們來說,就像大家對於「國文課」的刻板印象,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

 

想要有心靈收穫的閱讀,就得閱讀一本書的「靈魂」。

   好好地反覆閱讀,用邏輯思考、用感性想像促使自己從書中文字或圖畫裡逼近作者的思考理路。這樣的閱讀會讓我們成長得更快。

 

   倘若我們真的如此讀進了李白、杜甫、蘇軾、歐陽修或王安石,也許在我們腦袋裡就住進了百分之一的小詩人,而如果我們這樣認真地將《哈利波特》讀到我們腦袋裡,我們也可能擁有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的J.K.羅琳的思考方式。這樣的閱讀可以讓我們逐漸趨向於那些大作家們精彩的思考和人生哩!

   倘若真的是這樣,「深入閱讀」、「和作者一起思考的閱讀」就值得我們去做。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培養沒有目的性的閱讀習慣

 

   一般我們讀書是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

   例如像我有一陣子胖得不得了,於是買了減肥的書……或者在通勤電車上讀書的高中生,為了拿到好成績。

   但這樣的閱讀一點都不快樂,因為有特定閱讀目的的讀者並不懂得從書本上獲得知識、累積智慧的滿足感或喜悅。我想臺灣人多不喜歡讀書(而推說沒時間讀書),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從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教我們讀書是為了拿高分、為了考到好學校,是有目的的閱讀,因此我們潛意識裡已經把「閱讀=痛苦」劃上等號。

我認識一些在學校教書的朋友,部分中、小學老師也會覺得自己沒時間閱讀,而大專院校老師的閱讀量會稍微高一點,但那些大專院校的老師們很大一部分只是為了寫論文、升等而保持閱讀習慣。

所以,我們得沉重地承認,我們臺灣這個社會,從教育體系裡已經很難讓我們發現閱讀的樂趣,更何況希望學生自主閱讀呢?

想要讓自己多看一點書,得撇開特定的「目的性」來閱讀,就像玩手機遊戲時,我們並不會想到「因為可以運動到手指頭」、「因為可以鍛鍊頭腦」、「因為可以訓練反射神經」之類的目的。

玩手機遊戲的時候,我們只會想到趣味,覺得滿足。

 

閱讀應該也是這樣的,我們得先覺得書本有趣,然後才會稍微開始「積極閱讀點什麼」。

因此,先「毫無目的性」的閱讀很重要。

也就是隨便到圖書館或書店,憑著感覺挑選想要閱讀的書開始。

我們的感覺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喜好,因為有興趣才會好好讀這方面的書,然後積極閱讀、觸及其他領域的書或更深入這方面的書。

 

如此一來,閱讀習慣就養成了。會像想隨時把手機拿起來玩遊戲或上網那樣,無意識地想隨時拿起書本來閱讀。

但是,我們幹嘛做什麼「沒有目的性的閱讀」,那不是跟「沒有目的性的旅行」一樣,站在台北車站,連不知道要買去花蓮、台東或高雄的車票都不知道,真是夠蠢了。

但「沒有目的性的旅行」,叫做「流浪」,在年輕時候,對世界還沒有僵化的習慣性思維時,用「流浪」的方式可以看到最廣闊的風景,見到年老時旅行無法見到的美好景色。

「沒有目的性的閱讀」則可以讓我們專注於閱讀書本的愉悅和滿足,讓我們發現和感受到手上這本書的意義和價值,至於手上的這本書……假設是孔子的《論語》好了,有什麼價值?

《論語》有什麼價值?

這可不是國文老師說了算,每個讀者應該對於同一本書都有自己獨特而不平凡的見解,這才是人類透過閱讀累積文明的契機。

在書本中發現屬於自己的閱讀意義和價值,在閱讀裡累積自己的生命小文明,這是非常棒的事!

(嘿,別在玩手機遊戲浪費時間了。)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7.調整(降低)閱讀速度的技巧

 iphone4 743  

   有些標榜教人速讀的補習班、家教班總會鼓吹:現代人沒時間讀書,學了這套速讀法,一年可以讀五百本書到一千本書。

   教你速讀的人他告訴你,每個人都可以練成一目十行的閱讀速度,但他沒告訴你不是每個人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

   常人雖然沒有瞬間記憶的能力,透過技巧高速閱讀,也能夠稍微記得書本的內容,不過這樣的「短期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掉……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國、高中考前努力讀書記得的東西,考後第二天就忘光了。

   這種強調高速閱讀、快速記憶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高速閱讀又能把書本大致內容記起來的人有幾種情況:

一、天資聰穎(就是眼睛像照相機,眨一眨眼,什麼都記下來了……)

二、掌握了邏輯思考的能力(能迅速整理出書籍脈絡,分析前因後果,只要記得關鍵字,就能掌握書本內容。)

三、擁有感性閱讀的能力(能把書本內容透過想像情境化,就像記得童話故事或小說情節那樣記下書本內容。)

 

   一般常人只能想辦法透過練習達到第二、第三種情況。但在還沒有辦法達到第二、第三種情況的時候,誒,就得考慮依據閱讀目的和閱讀內容來放慢閱讀。

   快速閱讀的技巧是,讓眼睛像照相機,將書頁當成風景那樣瞬間記憶下來、或者讓眼睛像掃描器,快速瀏覽過書頁上的文字,然後腦袋裡的思緒在慢慢咀嚼文字意涵。

   調整閱讀速度的最根本,就是讓眼睛停留在文字上稍微久一點的時間。

   不過有些人就是不專心、就是有閱讀障礙,看到文字就想睡覺或分心,所以放慢閱讀速度簡直跟拖著腳鐐走路沒兩樣--非常痛苦。

   讀太多文字的書,還得慢慢讀……還規定要專心是痛苦又困難的事!這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但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已經傳授給後代放慢閱讀速度的方式。

   大概有三種方式:

一、                抄讀(用筆把書本內容抄下來,身體動作還能加深印象,而且用抄的……速度夠慢了。)

二、                句逗(拿個紅筆,在該斷句的地方斷句。)

三、                誦讀(把書本內容唸出來,聲音也能加深印象。)

 

抄讀有優點,但也有缺點,就是「抄讀」的速度太慢了,會忽略整段或整章節的結構,有種見樹不見林的遺憾。而句逗呢,會變成流於形式在點書。誦讀則會口渴,喉嚨會啞,不適合長期使用。

可以折衷用筆劃重點的方式來反覆閱讀我們想要深入閱讀的書籍。因為劃重點,代表我們認真思考過,評價過書本的內容,找出精華或對我們有用的地方。同時身體動作也加深了印象。但劃重點不代表這本書就只有這樣的精華,最好把劃過重點的書從頭到尾再讀一次,用「尋找其他重點」、「批判自己重點是否劃得正確」的方式再讀一次。

如此一來,可以輕鬆閱讀完一本書又能掌握內容。

(當然用這種閱讀方式來準備考試,還是不夠的,這只是想輕鬆閱讀又想好好掌握書本內容的建議閱讀方式。)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故事,幫助我們加深閱讀記憶iphone4 743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討厭國文課,因為那是一門需要「死背」的課程。

   這得說……為了考試啊,最快的方是就是背誦,把一大堆文字背誦下來,差不多考試就可以拿高分了。

   但我們也都知道那些強迫自己記憶下來的東西,可能有用,但非常單調沒有意義,我們打從心底抗拒它。例如荀子〈勸學篇〉,可能被收錄在各種版本的高中、大學國文課本裡,它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古文,立意也良好,用各種比喻和故事勸大家要好好學習。可是大部分的學生們讀過就忘記了,不會因為荀子這位老先生文章寫得好,就特別想好好學習。

   可是我們多半記得童年時看過的卡通或童話故事,那發生在主角身上的故事,關於正義、勇敢、友誼、機智、善良的情節,多半會縈繞在我們心底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

   例如〈三隻小豬〉的童話,我們會記得最小的小豬勤勞搭蓋了磚屋最後保全了性命……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勞很重要,別太懶惰了。

   而愛情小說也能幫助我們有些感想,例如福婁拜《包法利夫人》無法節制自己的愛情和物慾最後以自殺作結。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主角渡邊在兩名女主角間游移不定,和小林綠約會時不專心,惹得小林綠生氣。讓男孩子理解到,嘿,約會時要專心,好好地照顧一個女孩子的心就好了。

   比起閱讀《好孩子不能懶惰的生活守則》、《男孩子約會、談戀愛應該注意的100件事》這類的書,這類非故事性的書讀起來非常輕鬆,因為只是簡單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就像國文課本一樣,讀過了,但過幾天就通通忘光了,誰會去特別背誦談戀愛應該注意的100件事啊?

   但人們喜歡聽故事,而且對故事的記憶永遠比教條式的說明更深刻。即使我們活到了一百歲,有將近九十年以上不曾翻過〈三隻小豬〉、〈白雪公主〉、〈藍鬍子〉的童話故事,但我們依然記得那些故事的大致內容。

   所以呢?除了,再次說明了「小說」、「故事」的文字比什麼心靈勵志、人際職場的書還來得繁複,「小說」的故事性和其中的意旨才可能真正影響我們的生活。

   當然,我們所接觸到的很多書籍,不能只有小說。

   閱讀這樣的書籍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讀者發揮最大的感性,想像出具有情境的故事來,例如閱讀《男孩子約會、談戀愛應該注意的100件事》時,想像男孩子和女孩子約會的故事。閱讀尼采《悲劇的誕生》時,想像極具特色的哲學家尼采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在講話。讀國中歷史課本時,想像歷史人物彼此間發生的故事,讓文字帶動我們讀者自己的想像,創造出腦袋裡的故事來。

 

   想像力,是作者的超能力,作者創造出故事或文章出來。想像力也是讀者的超能力,從閱讀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更豐富的生活。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培養閱讀小說的習慣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很多人習慣讀書。

讀考試相關的書,讀投資理財、心靈職場、健康塑身、園藝或養小狗狗的書,這些書當然很好,而且讀得透徹的話對人生來說有相當直接的幫助。

不過讀這些書是有些侷限的,讀考試相關的書,考完了大概就沒什麼幫助了,即使有幫助……實際效果也很小,例如國中理化讀過的莫耳、計算原子數,南非或中國東北的礦產……,或者讀塑身的書。讀塑身減肥的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完全沒有幫助(這種機會比較多),另一種是恭喜你啦,完全瘦下來了。不過無論哪種情況,這本書只對你塑身有幫助。

至於「心靈、人際關係」之類的書,誒,拜託……這些內容從孔子、孟子、荀子……已經講了不少啦。很多這類的書只是讓你覺得有收穫,但事實上只是反覆而空泛的內容用新的語言再詮釋一遍,整本書對你來說,可能只有一兩句可以當成座右銘的話。

認真讀以上所舉例的這些書之效果是顯著而直接,但它的侷限性就是只對某些情況有幫助。

而我推薦讀小說的好處,除了娛樂外(這點很重要),我們可以看見作家筆下的小說人物如何生活,小說裡的人物通常面對各種困難,家庭、愛情、婚姻、經濟、職場……甚至謀殺之類的,作家認真構想小說人物的生活,用精彩的方式讓小說人物在小說中認真生活著。

因為只有「精彩」,這本小說才會受歡迎啊!

 

例如《達文西密碼》裡的羅柏‧蘭登教授,他的生活大概是全世界大學教授裡最精彩的,可能只有早期的印地安納.瓊斯教授能夠比得上。

 

講到這邊,也許大家會覺得,小說人物活得精彩關我們什麼事,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然而博學的羅柏‧蘭登教授事實上也可以用更不精彩的方式生活著,不寫書、不到處演講,只專心在學校裡做研究拼國科會計畫、開行政會議、準備學校評鑑、一天到晚擔心學生在期末評鑑亂評分(喂……)。不過羅柏‧蘭登很精彩地活出了他的生活。

他為什麼能夠有這麼精彩的生活呢?所有研究符號學的教授裡,為什麼只有一個羅柏‧蘭登?

因為這個小說主角有好好讀書、寫論文,讓他能有廣博的符號學學問,而且靈活運用他的學識,而且他機智勇敢的性格。所以他值得精彩的人生。我們透過小說,參與了他的生活,同時,也能夠激發自己學習這個小說人物精彩的地方。

 

好的小說,一定是精彩的,主角人物一定是有某些地方特別出色。因此,閱讀小說可以讓我們參與這些出色人物的生活,擴大我們的想像和視野。在能夠分清小說虛實的情況下,我們也能夠讓自己有更豐富的人生。

呃,當然這邊提到的是好的小說,不能因為我這樣說,就整天待在漫畫小說出租店。假設一個小說作者他的思慮和想像並沒有讀者那樣豐富和縝密,他所創造出來的人物當然就不會比讀者更精彩。

閱讀小說,可以豐富人生,但得選擇好的小說來讀。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B7%A8%B4H&apid=books&areaid=head_wel_search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phone4 743  

 

   我的背包裡隨時都會放兩本書以上。

   生活當中難免會有零碎的時間,等車的時間、搭車的時間、無所事事的時間,我會善用這些時間來看書。

   其實很多高中生也做得到這一點,在搭車的時候背英文單字甚至計算數學,但一旦從高中生變成大學生、出社會以後,大家變得不太會用零碎時間來看書了。

   我是比較不會讀書的傢伙(已經說過了,我應該有閱讀障礙!),我沒辦法利用零碎的時間來看很難的書或背英文單字。但至少可以用零碎的時間來看小說或者一些輕鬆的書籍。

   很多人說,誒,出社會上班非常忙碌,哪有時間讀書啊!

   但其實很多人有時間玩手機遊戲、傳LINE或上臉書,那些時間不是時間嘛?

   從以前我們玩電腦遊戲或傳MSN的經驗裡,國小玩過的電腦遊戲不論累積多高的分數,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沒有意義,而過去傳了許多MSN訊息,也不見得交到多少好朋友。

   那麼,為什麼不能利用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來讀書呢?

   當然我們得肯定休閒娛樂非常重要,但大家也同樣肯定讀書很重要,讀書可以讓我們透過文字來開拓我們的生活視野,累積我們的知識。

   所以啦,隨身攜帶一本書,把書放在包包裡,挪出一半玩手機遊戲或傳LINE的時間來讀書,這樣就有讀書的時間啦!

   當然,書本放在背包裡會稍微有一點點重量,可是手機的行動電源其實也不輕哩。如果真的嫌書本有點重的話,那麼也可以考慮電子書,大部分的人都應該使用智慧手機了,從網路上下載免費電子書或購買電子書都非常方便,閱讀電子書的好處是可以用一隻手來握手機、同時翻頁。

   隨身攜帶一本書,善用零碎時間讀書並不是只有高中生的專利,大學生、成年人都可以善用零碎的時間來讀書,從自己的生活娛樂當中抽些時間來讀書,會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更好,生活更開闊。

   誒,可能有些人認為,上班痛苦死了,壓力夠大了,只想發呆或玩手機遊戲、看電視放鬆,根本不會想看書。

   可是有的書也會讓你放鬆心情,至少……漫畫一定可以讓你放鬆心情吧?看漫畫也比重複畫面、累積虛擬數字得分的電腦遊戲好多了。這樣的上班族先生小姐,先從看漫畫書開始,然後進一步是比較方便閱讀的通俗小說、生活類書籍,那都是很棒的享受。

   隨身攜帶一本書,讓書是朋友,書也會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優質。

(當然……我更樂意大家隨身攜帶楊寒的書啦,謝謝,笑!)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key=%E6%A5%8A%E5%AF%92&f=author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phone4 743  



    再來談談如何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之前提到我覺得我懷疑自己有「閱讀障礙」,讀書不夠專心,很難理解書本的內容,而且如果書本內容艱澀的話,想要讀懂這本書就更困難了。
但我攻讀中文博士學位時,呃……不管怎麼樣都得讀書啊,當時指導教授要求我從「現象學」等西方哲學切入文學作品來進行研究。
    可是我沒有修過「現象學」或任何西方哲學的課,在以企管金融為主的大學裡也沒有開這方面的課程,甚至學校裡也沒有任何一個老師的專長是「現象學」。我只好去圖書館搬西方哲學的書籍,一本一本地來讀。
    差不多這樣讀了半年,把學校圖書館裡所有西方哲學的書都讀了一遍,問我康德在講什麼?胡塞爾在講什麼?海德格在講什麼?尼采在講什麼……我完全不知道,想要用簡單幾百個字來解釋「現象學」對我來說仍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怎麼辦呢?
    我只好再讀一遍,重新到圖書館裡一把所有西方哲學的書在讀一遍。這時候就開始對西方哲學有一點點的概念了。
    這樣的閱讀經驗也符合西方詮釋學裡所提到的「詮釋的循環」。

    什麼是詮釋的循環,也就是我們要理解「整體」的內容得由「部分」來理解,要理解「部分」的內容又得從「整體」來理解。實際例子來說,觀察一隻大象,得知道一整隻大象長什麼樣子(整體),同時又注意到大象的耳朵、頭、鼻子、身體和腳(部分)。這樣才能掌握到所有有關「大象」的內容。
    但我們在初次閱讀時,沒有辦法同時掌握到書本的「整體」的結構和「部分」的細節,只好不斷反覆閱讀才能夠理解書本的內容(正如同反覆觀察大象)。
    所以如果在沒有老師或先掌握這本書內容的人指導下,想要讀懂該書,反覆閱讀是我認為最能夠快速掌握書本內容的方式。
    即使非常艱澀的書,我們每次閱讀只要讀懂1%,理想狀態下,讀100遍就能夠理解到百分之百了。
當然想要完全百分之百掌握一本書的內容對於平凡如我的人來說有點困難,可是只要多讀幾遍,也就覺得這本書我稍微能夠理解,覺得對我有幫助,這樣就夠了。
因此閱讀一本自己覺得艱澀的書,反覆閱讀是最簡單、快速理解這本書的方式。

----------------------
其實我沒打算寫一本教人閱讀的書,因為以我的學歷,年紀或職業都還不夠資格寫這樣的書。
只是隨手寫寫,讓大家參考囉。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520821_10152475704225744_1154273129_n  

 

   我讀書大致上可分成兩種態度,一種是寫論文、研究的「邏輯思維方式」,一種是作家的「想像情境方式」。

   在我寫論文或者想要用最短速度掌握這本書的內容時,我會採用「邏輯思維方式」來閱讀,閱讀小說、新詩或商業週刊、經濟學、汽車雜誌,甚至也能用這種方式來閱讀男性雜誌。這種閱讀方式就是目光迅速瀏覽過整張書頁,腦袋裡面的「硬碟燈」不斷閃爍,用最快速度掌握整篇文章、圖片的結構,並且在瀏覽的同時找到重點,分析可用的部分。這種閱讀脈絡是這個樣子的。

 

一、全面式快速瀏覽

二、透過思考掌握書本的敘述結構

三、分析重點,關鍵字句或篇章。

四、尋找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在中小學時代讀過參考書,參考書會把課本的重點用各種分析、歸納的方式整理出來。一篇文章為了流暢的關係實在廢話太多。舉例我這一段文字而言:「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在中小學時代讀過參考書,參考書會把課本的重點用各種分析、歸納的方式整理出來。大多數文章為了流暢的關係實在廢話太多。」可以整理成:

 

一、參考書用分析、歸納整理出課文。

二、文章廢話太多。

 

以「邏輯思維方式」來進行閱讀,眼睛需要迅速刪去不必要的文字,找到結構、重點和自己有用的部分。對於一個文學研究者而言,讀小說可以是這麼沒有趣味的方式,掌握小說的脈絡、主旨,找到可以寫論文的切入點。

同樣這種方式讀經濟學、商業週刊、工商日報也可以非常快速地掌握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真正能夠把知識內化成我們學問的是「想像情境方式」的閱讀法,以這種方式閱讀小說,才能真正理解小說作者的構想、風格和整個小說的世界。同樣用這種方式來讀工商日報,簡直可以跟整個世界的工商經濟脈動一起呼吸。(可是報紙很多新聞都是騙人的、或者是過時消息,還是得自己判斷。)

當然更深入的讀書方法,請報名「楊寒讀書寫作班」。(笑)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朋友說我看書速度很快。其實我看書速度超慢,記憶也不好而且也非常不專心,我一直覺得我有「閱讀障礙」。

   但所謂障礙,就是要去拼命克服的。

怎麼克服呢?

就像「活著」其實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只要持續呼吸和心跳,就可以暫時繼續活下去。讀書也是一樣,嘿,就一字一字地繼續讀下去就好了。

當然啦,讀書方法有很多,甚至圖書館裡也有一大堆關於讀書方法的書,有中國古代學者的讀書方法,也就是就十三經的入門,註解,句逗,抄讀,筆記等等……這些跟一般正常人沒關係(不是說讀中文系的人不正常),也有比較現代的讀書方法的書,例如略讀、精讀,筆記式閱讀………還有速讀法。

我可以很得意的說,在我就讀過的大學圖書館裡,這些讀書方法的書即使我沒有全部看完,也看過三分之二。

而且我也學過各種速讀法,圖像式、記憶、邏輯式、聯想……我的電腦硬碟裡還有以前學速讀的速讀軟體。

但……速讀其實沒什麼用處,提高了讀書速度,就像搭高鐵旅行一樣,車窗外的風景看了是看了,但只有很膚淺的印象。

如果不是擁有「瞬間記憶」才能的特殊人類或是隨便可以考上台大醫科的那種頭腦,我猜以速讀方式來讀一千本書,大概讀到第一千本書時,前面998本已經通通忘光了。至少,我就是這樣。

當然,不同的書籍內容有不同的讀書速度。

讀漫畫的速度最快,讀週刊也可以很快,輕小說同樣可以輕鬆瀏覽。

但拿《相對論》或康德《判斷力批評》來速讀,即使讀完了,也講不出所以然。

但其實決定讀書速度的,不是書本的內容艱澀或簡單,而是目的

我們得從讀書的目的來決定讀書的速度快慢。

如果是目的是為了娛樂或打發時間,例如看漫畫、看週刊雜誌,那隨便很快地看過去也無所謂。

另外就是只是想「瀏覽風景」,確定這本書值不值得讀的時候,也可以採用「速讀」的方式。

但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在腦袋裡面累積知識或閱讀過的內容,或作為研究、提升專業能力。例如漫畫家讀漫畫,是為了學習畫更好的漫畫,那他就得慢慢地看漫畫才行。

 

然而,讀有文字的書很容易分心。這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嘖,插入這句,完全是九把刀的筆法風格)。所以得時時提醒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分心了,隨便讀能夠有收穫嗎?

只要保持初心,想要透過閱讀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心,那麼再翻開書本的第一頁,我們就能夠好好地讀完一本書並且學到東西。

 

其餘內容可參考我的書:

 

 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

 

 

 

 

文章標籤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