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考是有邏輯性的,因此書本的內容必然符合思考的邏輯、論述的邏輯。而通常顯而易見的邏輯思考在於--「因果關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這個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是根據某種原因產生了某種結果,具有符合邏輯的因果關係,書本的內容同樣也符合這樣「因果」的邏輯思維。我們可以試想一本書敘述了毫無因果關係的故事:

有一天太陽升起的時候,然後天就黑了。有個老人養了一隻名叫「小黑」的狗死了,他到隔壁村莊領養了這隻叫「小黑」的狗。
到隔壁村莊的時候下了雨,地面上非常乾燥……

我們讀到上面這段文章所敘述的故事,我們會覺得非常混亂,為什麼「太陽升起」然後「天就黑了」……為什麼小黑死掉了以後,老人才到隔壁村莊養了叫小黑的狗……為什麼下雨的時候,地上非常乾燥?
    完全沒有邏輯性嘛!這樣的文字我想任何讀者都無法接受……
    我們讀者預期讀到的書、或願意讀到的書一定都是具有「因果關係」、「符合邏輯」的書,即使是經濟、政治、思想、商業之類的文章也必須能夠有「合理的原因」推論出「合理的結果」出來啊!

    說到這裡,一篇文章、一本書它必然有具「因果關係」的內在脈絡,運用「邏輯思維」的閱讀方式就是很快地能從文字、書本當中發現關鍵字,發現這些文字當中具有邏輯性的思考陳述,然後在腦袋裡用更精簡的語言重現出來。
    所以「邏輯思維」的閱讀流程為:

一、    快速找出文章的關鍵字
二、    運用邏輯重新組合那些關鍵,在腦袋裡形成更精簡的敘述
三、    記憶或再次理解

然而在「記憶」或「再次理解」的這個階段時,以「因果關係」的敘述文字而言,我們理解的時候可能只要記得「原因」,就能運用想像力、推理能力順利地導論出結果出來,例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樣簡單的因果關係。

我們只要記得「種瓜」、「種豆」,就能夠延伸出「得瓜」、「得豆」。或看見財金新聞:「臺灣加權指數下半年上漲20%,股民……」
股民怎麼樣呢?因為臺灣股市上漲,一般投資股市的大眾通常都會賺錢、開心、高興,對政府或對經濟景氣有信心……股市上漲的原因,差不多會導出投資人賺錢的結果。
這樣從「原因」導出「結果」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速的閱讀、並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幫助我們輕鬆記憶和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

「因果式閱讀」也就是在閱讀、思考並詮釋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時候,不斷地重新整理思考文字的脈絡,找出前後「因果關係」,並且試著對自己拋出問題。在這段文字當中,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
這樣的思考也容易讓我們更加理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內容、脈絡或情節。
例如高中地理課本裡頭,阿根廷最大的港口是布宜諾賽勒斯:

原因:
布宜諾賽勒斯是阿根廷最大的港口。
結果:
阿根廷首都,政治、經濟中心。
阿根廷交通中心,南美洲最大鐵路樞紐。

而我們也能在小說情節裡發現其因果關係:

一、    在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小說裡,主角被關進監獄的原因是什麼?主角逃出監獄的結果是什麼?
二、    在巴爾札特《高老頭》小說裡頭,高老頭寵愛女兒們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當然有沒有可能在文章當中出現特例的「因果關係」?
當然有啦!
例如「臺灣加權指數下半年上漲20%,期貨空單大戶慘兮兮」這樣的消息,可能會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但是這樣意外的「因果」,我們反而無須特別去記憶或理解就能夠印象深刻了。

閱讀一本書,並試著找出文字裡頭的「因果關係」,是讓我們能夠一面閱讀、一面思考又幫助記憶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