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寒談讀書)(從「文字」到「想像」的「情境閱讀」)

 

   在知名的動畫社群網站裡頭,很年輕的網友們發文章討論這部由輕小說改編的動畫內容,有網友說:「我不看小說,我只看動畫……小說字太多了,還要想像畫面,很麻煩。」

 

   的確比起小說,看動畫--有畫面,而且畫面會動。把原本的文字都轉換成畫面了,觀賞起來比較輕鬆。

   我們閱讀小說的過程呢?大致上可以說是由文字轉換成畫面然後聯繫成情節的理解過程。

   也就是「文字→畫面→情節→故事」的理解過程,漫畫則將敘述文字轉化成圖畫,僅保留對話內容狀聲詞,變成「畫面→情節→故事」的理解過程。而動畫呢?

   動畫的畫面會動(咦?這是廢話),所以動畫的畫面直接演繹出情節出來,可以說觀看動畫直接是「畫面(情節)→故事」,相比較下:

 

小說:「文字→畫面→情節→故事」

漫畫:「畫面→情節→故事」

動畫:「畫面(情節)→故事」

 

觀賞動畫省略了「文字→畫面」的理解思維過程,也就是在腦袋裡將文字轉化成畫面,然後又在腦袋裡將畫面演繹成情節的想像過程。所以觀賞動畫自然比較輕鬆囉!

不必動腦袋去想像那些畫面內容。

不過閱讀文字的樂趣和用途也在於「想像」,閱讀文字作品是可以訓練我們的想像能力的,我們「越熟練地閱讀文字作品」等於「越熟練地運用腦袋想像事物」,間接地,我們的思考能力也跟著提升。

而且文字並不僅限於描寫畫面,抽象的內心語言、形而上的思考、氣味、觸覺都只能用語言文字細膩地形容出來。

閱讀文字作品,可以訓練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

而透過「情境閱讀」的情境想像,幫助我們彷彿身歷其境地在文字所描述的世界裡頭,這樣立體而鮮明的想像,可以幫助我們對於書本的內容更加深刻。例如雷克.萊爾頓的小說《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開頭的部分:

 

我祈禱這趟校外教學一切順利,至少這次別出事就好。這樣我就不會惹上麻煩。

各位,我大錯特錯。

看吧,每次校外教學總會有壞事降臨在我頭上。就像五年級去參觀薩拉多加戰場時,我就出了個包,那是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大砲有關的意外,雖然沒有瞄準到校車,不過我還是被趕了出去……

 

這是以「波西.傑克森」為主角的第一人稱小說,這段文字很容易讓我們聯想「我就是一個被認為經常惹麻煩其實很無辜的男孩」,抱持著這樣的立場去想像「我」在薩拉多加戰場時,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古大砲發射了……不知道炸到了什麼東西,小說沒有寫,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場面一團混亂,人們驚慌失措、尖叫的場面,我是波西.傑克森,覺得好笑、茫然或害怕又被誤會的心情看眼前的慌亂。

 

而「情境閱讀」的立體想像不僅適用於小說,例如讀高中地理課本,高中地理課本可能告訴我們:

「海南島是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島上的石碌鐵礦,是中國少數豐富的鐵礦產地。」

現在讓我們想像海南島,想像一個情境:

我是一個煉鋼廠的採購經理,剛降落在海南島的機場,我要去「石碌鐵礦」簽採購鐵礦的合約。剛走出機場,我覺得氣溫比其他地方熱了一點,而且濕度有點高……

 

雖然現實情況的煉鋼廠採購經理可能不會到海南島去,但我們想像出這樣鮮明立體的情境。讓我們對於「海南島」、「石碌鐵礦」、「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幾個需要背誦的詞,用情境畫面的方式記憶下來了。

同樣啦,高中歷史課本裡頭,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我們也藉由想像他簽訂馬關條約的情形,把這一段歷史用類似電影情節、小說故事的方式,更深刻、立體地記憶下來。

 

閱讀可以訓練我們的想像力,而想像力可以幫助我們將事物記憶、理解得更深刻。說起來,「閱讀」與「想像」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h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