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處過的重疊時間〉
晚上在網路上向過去在東華時指導過我的吳冠宏老師拜年,談起曾經教授我「語言學概論」的漢學家羅杰瑞老師的近況。
那是一個大鬍子外國人老公公啊--簡直就是聖誕老公公模樣的老師。
冠宏老師說他前年七月過世。
稍微愣了一下,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確實都會在時間中耗損掉,以致於我們回過頭想追溯那些往事時,發現一切的一切都消失了。
我想起從前我碩士班快畢業,正準備離開花蓮的時候,曾幾次逛過學校附近的街道,想深刻地把當時的街景記起來。賣早餐三明治的阿婆、炸油條的老爺爺、賣青菜和茄子的老婆婆,我想下一次若我來這裡,他們可能都過世了。
這有些悲哀,這樣的事情都注定會發生。
在碩士班選修「南朝文學專題」時,那時候的老師要求我們一項作業,把當時的文人畫出年代表出來,去發現哪些文學家的生卒年有重疊的地方,再從那些文學家的作品、年譜或傳記去考察他們是不是有交誼。
那時候我想到,嘿,我們和這時代的每一個人共同生活、相處的時光不也像文學史上那些作家一樣,得在生卒年上的時間有重疊的部分,才可能彼此相熟、做朋友。
可能是師生關係、可能是朋友或政敵關係,不過倘若在彼此生存的年代完全沒有重疊,或者只有重疊一小部分……
例如某A作家以八十歲高齡過世前兩年,某B作家才出生。
那麼這兩個作家大概沒有機會產生師生關係或朋友關係。
人跟人彼此認識,有一定的情誼,得要先在歷史上有「重疊的時間」,和更多的機緣和運氣哩!
想到這裡,我不禁感激在我生命中所有我認識和認識我的人。
我們在歷史上「重疊的時間」裡相識,但願我們也能彼此保有好印象。
暫且,以此文掛懷那位曾教授我中國語文的外國漢學家,大鬍子老先生--羅杰瑞老師。我們已經沒有「重疊的時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