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完成。
生活就是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完成。
好吃的湯麵,需要美味的湯頭。
美味的湯頭需要慢慢熬燉,就像人生的每一次成功,都需要漫長的努力。
努力錯了方向,還不如一直懶洋洋。XD
好吃的麵就像任何快樂的時光一樣,一不留神就沒了。
只和相處得來的朋友交往,才能避免沒有意義的社交。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會站在自己立場,拼命地給別人自以為善意的建議。
6.想要變成更好的人?先告訴你,我以前怎麼慢慢變胖的?
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人。
今天要比昨天的我更好,明天要比今天的我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的人」?
這邊可以細分某些範圍,例如在功課上表現得更好、在工作職場上表現得更好、在人際關係上變得更好(例如交更多朋友)、更會唱歌、更會畫畫或寫文章或者打電動的分數能拿到更高分──
說到打電動,即使是手遊抽卡牌也許要努力的。
努力?不是運氣嗎?
有些人體質好,歐皇體質,不論怎麼抽都抽到稀有的卡牌或虛擬寶物。
的確,有人天生運氣好,但如果不「努力」地抽個一、兩次或三、四次甚至更多次之類的,一次也不抽卡的人,有可能抽到好卡片嗎?
當然毫無可能。
而一般人想要抽取好的虛擬寶物自然要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抽卡了。
從手遊的例子得知想練出更好的遊戲帳號,需要努力。
當然沒有人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可以不必努力。
但說到努力,我想說說,我以前怎麼慢慢變胖的。
高中的時候,因為我大部分時間我都住學校宿舍,宿舍餐廳的伙食非常難吃,所以自然而然學校裡很少胖子──這大概是伙食難吃的優點。
但上了大學以後,可以自由自在隨便亂吃東西。
我經常就忍著整天不吃飯,到晚餐時間才到夜市放縱地吃各種好吃的夜市小吃,雞排、熱狗、大腸麵線、蚵仔煎、夜市牛排、當歸羊肉湯……
我常常吃飽了卻又恨不得自己多出一個胃來吃東西,只好隔天晚上再來。
這樣幾年下來,到讀碩士班的時候,我的體重已經增加二十公斤以上,我驚覺這樣不行,努力讓自己三餐正常飲食,加上稍微適量地運動,體重才稍微降下來,卻再也無法回到高中時的體重了。
不巧,後來我又養成喝可樂的習慣。
可樂──可樂含有大量如惡魔般的糖分啊!!
……所以,我又開始變胖。
我真的精確計算過,如果我連續幾天喝含糖可樂,體重就會增加幾百公克。
說到這裡,我想說的是──變胖的因素,都是藏在累積的小細節裡,每一口食物都可能蘊含惡魔般的熱量,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像灌了風的氣球般胖起來。
而怎麼變成更好的人?也都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只有如履薄冰地應對,累積了許多「變好」的小因素,才能明確地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這就是劉備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說到這裡,得好好想想,每一次我們把食物或飲料放進嘴巴的時候,我們吃下去的是營養、快樂……還是惡魔般的多餘熱量呀!
2022/8/26
5.如果你有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名片……
從前我讀過一本書,書中強調人脈的重要。
作者強調一個人的成功有百分之八十五取決於人慢關係,所以必須多認識一些人、多累積人脈,把這些人際關係當成自己的無形資產。
那本書說的有些正確,但後來我才知道也有錯誤的地方。
舉例來說,如果你當面拿到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名片,並且跟他有過簡短交流甚至多次交流,這算人脈嗎?
肯定是了不起的人脈吧?
別說尋找投資資金、說不定馬斯克只要在推特提到自己的名字,自己就頓時成為世界名人,省下好幾千萬美金的宣傳費用。
但所謂的人脈,並不是認識了誰,自稱「我跟XXX很熟……」就叫做人脈。
我從前覺得多認識一些人很好,會特別搭車到台北參加寫作者的聚會。
朋友的新書出版座談會、某類型作品的年度選集發表會或參加了寫作社團聚會,但即使出息了那些活動,只是浪費我的交通費和時間,對我的生活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幫助。
換句話說,那是我只是幫出版新書的朋友、編選年度選集的主辦單位或寫作社團增加人氣而已。
我以為我參與了人脈經營,但實際上我只是別人耀眼舞台下負責鼓掌的觀眾。
再說一個例子,之前有幸聽一個經常上電視媒體和新聞版面的暢銷作家在大學裡演講,演講結束後,有許多老師和學生仍意猶未盡地圍著那位作家先生講話,那位作家給了幾位老師名片。
我覺得雖然我不算什麼暢銷作家,但出書的數量可比那位作家先生多太多了──於是,我也走上前對那位作家先生自我介紹,並跟他交換了名片。
大約過一、兩週以後,有家出版社通知我他們願意出版我在網路上連載的文章,我試著寫EMAIL聯繫那位作家先生,向對方介紹我們是什麼時候認識、什麼時候交換名片的,希望這位作家先生能為我的新書賜一篇短序,如果無法答應也很感謝對方百忙中能夠閱讀我的EMAIL。
嗯,果然那位常上電視媒體的作家先生很忙吧?
即使我們交換了名片,他連回EMAIL拒絕幫我寫序的時間都沒有!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清楚認識,所謂人脈,並不是交換名片、彼此認識就行了。
那位作家先生用他的反應告訴我:
他是媒體寵兒,而我不是,因此我沒辦法成為他的人脈、他也不會成為我的人脈。我要有足夠的實力在當下或未來為對方提供幫助,對方才可能認真看待彼此的人際關係。
所以,如果你有特斯拉CEO馬斯克或其他名人的名片──
嗯,你的人生不會有任何改變,除非你經過漫長的努力和許多小幸運的機欲,累積了足夠的實力背景,才會讓你的人脈變得有用。
2022/8/25
沒得過獎?你應該總是抱著得獎的心情生活!
昨天,米其林必比登名單公布,全台共有141家小吃入選名單。
小吃店入選這類名單,大概就像寫作拿到文學獎一樣,都是非常榮耀的事吧?
很久以前回母校拜訪老師,沒什麼寫作經驗的老師不但建議我要多寫詩而且要多參加文學獎,那時我只當耳邊風聽過就算了。
得獎有什麼用處?
從前我有很多寫作上的朋友,有的朋友在文學獎截稿日期前會互相詢問對方有沒有投稿?相互砥礪寫出好的作品來投稿文學獎。
對於投稿文學獎,我的態度一項不積極。
我也不認為積極去爭取那些獎項的態度是正確的。
我並不是沒有得過文學獎,但我寫作從來不是為了投稿文學獎而寫的,通常就是想寫就寫,如果剛好看到有徵稿啟事且自己手上有符合條件的稿子就會投投看。
我自己也當過好幾次文學獎評審,深知得獎很大的概率都是投稿策略和運氣的成分──並不是那個得獎者或作品有多優秀。
再說,很多人期待村上春樹得諾貝爾文學獎卻屢屢落空,沒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對村上春樹而言有什麼差別嗎?
會有人因為村上春樹沒拿到諾貝爾文學獎而降低對他作品的評價嗎?
完全不會!
因此,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不要為了得獎而汲汲營營,那會失去自己的初心。
得獎只是別人的肯定,和自己的努力或成就沒有特別的關係。
但是我覺得,任何事不必追求得獎,但一定要保持「得獎者」的心態──
那就是,我是最棒的、我是傑出的……我認為我的努力和成就值得讓我自己頒給自己一個獎。
而為了保持這種得獎者的心態,我們並不是想像自己得獎,而是十時保持積極努力的心態來成就自己的榮耀。
沒錯,你應該總是抱著得獎的心情生活!
你就是個得獎者。
2022/8/24
生活中無關緊要的東西,應該越簡單越好!
早上起床以後,發現廚房裡的燈壞掉了。
下午拿鋁梯想換燈泡,才發現廚房的電燈都是LED嵌燈。
我第一次拆這種東西,摸了一下發現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更換這種壞掉的電燈,所以上網查了一下更換「LED嵌燈」的影片。
哎!這種電燈更換的方式真麻煩,需要鉗子還需要把整個燈座都換掉。
有點後悔當初裝潢時,為什麼不強烈要求裝潢師傅使用普通的電燈或日光燈就好了?
懊惱了一會兒,我再度上網查詢了了一下家裡裝「LED嵌燈」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唔!增加氣氛,讓房間顯得簡潔雅致──
這是什麼鬼?
好吧,也許有的人真的生活得非常文青、生活中希望有隱藏燈光之類的高雅氛圍還是有其他的需求,非得用LED嵌燈不可。
雖然我寫作,我倒是一個很俗氣、很日常的人,我希望除了我專注的事物以外,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越簡單越好。
室內照明這種東西,普通的日光燈或電燈泡對我來說就很好用了。
「不必在意無關緊要的細節,最簡單的生活需求!」這正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活中能夠在意各種細節,這種人應該很多煩惱吧?
我寧可希望生活過得簡單而日常,畢竟和平的日常就像一碗簡單的肉燥麵就夠美味了!
──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需要高雅LED嵌燈的地方,只要更換壞掉嵌燈的人不覺得麻煩就可以了。
2022/8/23
因為前幾天自己研究了好久的麻醬麵配方還有些剩下,所以今天晚上繼續吃麻醬麵。
我讀研究所時,為了省錢也節省外出覓食的時間,也經常煮麵吃。
我記得,那時修了一門課,我已經忘記那是什麼課了,總之不是歷史課。
因為修課的人數很少,上課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就聚集在授課老師的研究室裡聽老師講課。
有一次,老師指著他書架上的精裝本二十四史套書,說:「我建議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買一套,不然讀中文所就白費了。買一套放在家裡,好歹也證明你們讀過中文所……」
有沒有一種笨蛋學生?
就是老師講什麼,學生們都認為是對的?
總之,包含我在內,我們在研究室裡上課的每個同學,都因為聽了老師的話買了那一大套精裝本二十四史,至今那一大套二十四史我根本沒從頭到尾翻過一遍,就放在倉庫裡積灰塵。
但那時因為買了這一套超過兩萬元的精裝套書,就算平時有一點點點……積蓄的我,都沒什麼生活費了。
我去大賣場買了最便宜的肉燥罐頭和經濟包麵條,一連兩個多月,我幾乎餐餐都吃麵條拌罐頭肉燥。
一罐肉燥罐頭大概分成五餐或六餐來拌麵。
真的、即使喜愛麵食的我,每餐都吃一樣的麵條、罐頭肉燥,我吃得都快吐了!
不過現在想想,生活可能多少需要一些創意,自己的主張。
例如,把肉燥乾麵煮成湯麵。
加上烏醋、白醋或味醂,一點點的糖、蒜頭或辣椒,就能讓麵條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這樣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麵條、不一樣的美味。
而這樣的創意,根本只要稍微用心……不,說不定只要養成習慣,就能在生活中隨時發現自己的味道、發現自己的浪漫。
而且,如果在我讀研究所的當時,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有自己的主張,我、我我我我我我──根本不會去聽老師的話和因為同學間的從眾心理,用貴死人的價格去買那種根本不會讀完的《二十四史》精裝本套書了啊!
生活真的需要一些創意,自己的主張!
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