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們仍需寫詩」的生活美學 楊寒
詩怎麼產生呢?
不是因為情感就是因為生活種種現象所觸發而產生的歌詠之情。雖然經過詩語言、詩意象的隱晦會更顯得朦朧,但也因為比喻的發想使得詩更加能凸顯詩人的生活品味與情思。
厚森學長的第二本詩集《隔夜有雨》當然也是他生命中對於生活現象、情感思考經由文字提煉化為詩結構、詩意象的璀璨結晶。在這本詩集裡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學院裡的詩人更為卓然成家的思維方式以及文字駕馭的能力,而且也能發現他對於生活觀察與體會的方式。
這本詩集共分為三輯,分別為:
輯一 島嶼記憶
輯二 見與不見
輯三 六行集
每一輯可以發現厚森學長刻意經營的主題,如「輯一 島嶼記憶」從臺灣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所見、所感、所思來形構詩語言,但又不限於臺灣的鄉土書寫,更可以看見厚森學長所欲呈現的意識版圖,例如〈我們.跑--詩誌林義傑等「擁抱絲路」創舉〉
不是先知,我們
是這時代的擁抱者
以每一吋緊實肌膚的果敢
擁抱文明擁抱自然擁抱愛
蟻行萬里,將喚起
被言語風景膚色溫度割裂的億萬顆心
在時光摺疊的縫隙裡
靜謐聆聽
藉由對林義傑的超馬路跑活動,感受到身處在當下台灣的自我,不僅於「活在當下」,而是活在萬里文明、活在大時代的「時光摺疊的縫隙裡」。厚森學長用寬闊的思想和細膩的意象去呈顯出「小我」到「大我」的生命感知與想像。這種對生活環境、對臺灣的關懷,是空間的、是文明的,也同時是歷史的,又如〈跌落的眼-記80年代台灣文學〉:
想替自己打造一座墓碑
水晶熟鐵清竹等等
禁得千古風行退潮
千禧年紀念名品
法老王那般睿智
透過對80年代臺灣文學的觀察,由詩意象提出自己的文學看法和主張。除了看見厚森學長隱喻、象徵的嫻熟運用外,也不難發現他的學者性格,詩人的創意與藝術發想、學者的文本文獻、文學史觀察敏銳,是厚森學長的詩作中非常鮮明特色。
關於厚森學長在詩作中表現出學者性格,或者說他「詩化」的學者生活,可以從「輯二 見與不見」更可以窺探一二。
「輯二」除了後半部少數詩作以外,多是厚森學長對於其他詩人作品的「讀詩筆記」,例如〈-陳謙詩集《山雨欲來》讀畢〉、〈-讀陳謙詩集《島》〉、〈顧蕙倩詩集《傾斜》讀後〉、〈再讀林婉瑜《可能的花蜜》〉、〈讀李長青《人生是電動玩具》有感〉……等等。
我非常欣賞厚森學長有計畫地對將閱讀詩集的感想再度以詩的方式呈現,這必須對他人詩集深刻閱讀並有細膩的體悟、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文字掌握能力,才能夠從他人詩作中抽離出截然不同的情思想像鍛鍊成新的詩語言與意象。這是厚森學長學者詩人性格所擅長的作品範疇,也是厚森學長與其他同世代詩人不同並願意特意經營的一個寫作題材。
在閱讀他人詩集後,以他人文本進行再創造產生的「互文性」無疑豐富了文學的深度和廣度。
蒂費納.薩莫瓦約就說過:
文學的寫就伴隨著對它自己現今和以往的回憶。它摸索並表達這些記憶,通過一系列的複述、追憶和重寫將它們記載在文本中,這種工作造就了互文。文學還可以匯總典籍,表現它對自己的想像。[1]
互文可以複數、追憶或重寫人類生命中共同的感知及感受,將共同的情思用相異的意象、相似的象徵或截然不同的詩結構重新隱喻、指涉,以這種互文現象「匯總典籍」,除了表現此作品主題給予作者的想像外,也豐富了共同主題的書寫,豐富了關於「閱讀生活」的表述。
因此在厚森學長有意識的經營這方面題材的「互文寫作」可以看見他在此有兩個重要的貢獻。一是新詩詩作策略性的「互文書寫」,豐富了此種寫作方式的作品以及呈現騎寫作技巧;雖然其他前輩詩人也有相同寫作策略的作品。但應遠不及厚森學長刻意經營。二是有系統地讓我們看見一個詩人的「閱讀生活」,以及閱讀所產生的情思感想,屬於那種再創造、藝術性的情思感想。
因此這本詩集的「輯二」應可說在臺灣新詩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厚森學長這本詩集的「輯三 六行集」亦不容小覷。在台灣新詩史上,向陽曾有一段時期經營「十行詩」,陳黎也以三行詩出版了《小宇宙》的短詩集,白靈有「五行詩」的作品,岩上則寫了「八行詩」,而提到二行詩則令人想到瓦歷斯.諾幹。
厚森學長在輯三中刻意將自己的創作情思及藝術匠心鎔鑄於六行詩句當中。因為刻意將創作理念壓縮在六行詩句裡面,可以讓讀者感受到精簡、凝煉的作品巧思,下引三首詩為證:
夜
不語
祇剩
一朵尚未枯萎的香水百合
安然停於
愛情的瓶中
〈失誤的水彩畫〉
我執意脫下一只手套
留在春天
好讓另一只手套
從此有了
孤單
的感覺
〈Love〉
請勿如此匆匆
向我詢問
風的存在
只因
我早已是
不回家的人
〈雲的心事〉
這幾首詩的共同點就是語句精鍊,直指主題。厚森學長已顯然非常熟練文字技巧與意象經營的藝術。因此可以在簡短的詩語言中將主題、主旨揭露得巧妙且淋漓盡致。
綜觀這本新書,我很敬佩王厚森學長在此新詩集中顯現出他新的創作視野以及創作能量,藉由學術研究的生活、在台灣當地的生活觸發寫作題材,但卻不限於學院以及臺灣鄉土,透過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書寫,此他的詩悠游於學院內外、生活的現實以超現實之間。
理當可以說這本詩集是厚森學長本人的創新,也是臺灣新詩史上的創新。
2013/10/11 pm4:09 台中清水
(按下圖進入博客來網路書店購買)
[1]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Tiphaine Samoyault),《互文性研究》(L'Intertextualité : Mémoire de la littérature)、邵煒譯(天津:天津人民,2002)35。